方言与手工艺(音频)丨吴姿翰:潮绣之钉金绣(汕头金平潮汕话)
潮绣之钉金绣
发源于潮汕地区的潮绣,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,与广绣同为粤绣的主要分支。按工艺不同可将潮绣分为绒绣、线绣、金银线绣、金绒混合绣等四大类。根据记载,潮绣针法有菊花瓣、垫棉过金等共二百多种。
(图源:汕头裕虹刺绣坊)
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潮绣色彩艳丽、制作细腻,在各绣种中独树一帜,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地域特色。而金碧辉煌、逼真立体的钉金绣是潮绣最具有代表性,也最能突显潮绣特色的工艺之一。
钉金绣,又称金银线绣,即以4K金线为主进行绣制,绣品尽显华贵大气之风。钉金绣针法复杂多变,在潮绣现存的一百八十余种针法中,仅是钉金绣的针法就有六十余种,绣制时需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特点选取恰当的针法。如“过桥”的针法有层层垒垒的效果,可用于表现城墙上的砖块或蝙蝠身上的纹路。一幅钉金绣作品往往需要多种针法变化融合,十分考验绣娘的手艺。
(图源:汕头裕虹刺绣坊)
但说到钉金绣中的独门绝技,当属“双针企鳞”针法。作为钉金绣中的核心技法,难度极高,常用于表现龙鳞。运用“双针企鳞”针法绣制的龙鳞依势层叠,龙身整体流畅自然。更令人叹绝的是,逆势向上轻推,每一片龙鳞都能在手指的拨动下竖立,栩栩如生。
(图源:汕头裕虹刺绣坊)
龙身整体流光溢彩,鳞片部分运用的正是“双针企鳞”的针法。
钉金绣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垫凸浮雕效果。不同于其他绣种用绣线颜色、针法变化制造立体感,潮绣中的凹凸立体通过垫高完成。在钉金绣中运用垫高,使绣品在具有艳丽色彩的同时高低起伏,更为生动;通过凹凸变化,使得金线璀璨的光泽富有层次感。垫高的材料有纸、线、布、棉等几种。大面积的垫高可用棉作为填充物,压实后进行造型;细微处的垫高则多用宣纸捻细成线,作为内衬,称为“纸丁”(如上图龙须部分就运用了“纸丁”垫高)。
金碧辉煌、垫凸浮雕的钉金绣呈现夸张震撼的观感,其富丽堂皇的特点决定了钉金绣多用于宗庙庆典、喜庆场合。绣布上的色彩流转、龙凤飞舞,是绣娘俯首于方正绣框旁,穿金引银,花费少则几月多则几年的时间,费尽心血绣成。一根绣针,各色丝线,承载着绵延千年的美,凝聚着手工艺者的智慧灵巧。在机器生产普及、时间成本极高的背景下,钉金绣、潮绣等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发展需要得到更多关注与宣传。
方言点:汕头金平
作者:吴姿翰(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)
诵读者:吴姿翰
编辑:吴姿翰
审读人员:黄丽霞
责任编辑:老 甘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保护母语方言
你我共同努力
往期精彩回顾: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许妍纯:正月初七吃七样羹,越吃越后生(汕头金平)